English

永不疲倦的“陀螺”

——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江贵生
2000-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艳梅 我有话说

37年前,农家子弟江贵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学院导弹总体专业毕业。今天,他已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赫赫有名的技术专家。他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100多次试验任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获“技术工作中重大贡献者”奖,研究成果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许。

一次,中心领导交给江贵生一张皱皱巴巴的黑白照片,上面有一个洋人身背一部小型火焰钻。

“琢磨琢磨,你也搞一个出来,这东西钻山打洞厉害。”中心领导对他说。

江贵生受领了这一难度颇大的任务。四个月后,他研制的火焰钻开始喷火,硕大的花岗岩,仅用4分钟就打出一个深炮眼。效率为风钻的10倍,人工的60倍。这一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受命研制供打靶使用的两级火箭的任务后,江贵生靠两天一条烟支撑着在实验室完成了从设计、工艺、制造、安装到发射的全过程。当最后为火箭装火药柱的时刻,他把所有的人都赶了出去,却将自己置之度外。

1992年,江贵生全权负责发射阵地1号塔行走机构检修任务,以便为首次发射瑞典“弗利亚”卫星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塔架稳定性能差,往往运行三四米,就会自动停车,如不解决,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不能让人看我们的笑话!”江贵生开始对塔架行走机构进行大解剖。他从结构特性理论依据,从电器原理到机械转动,逐一分析研究后,向上级提出了对行走机构夹轨器进行结构改造的建议,有关部门却不予以答复。江贵生不服气,执意要查原设计图纸,结果如他所料,设计有漏洞。

在江贵生的指导下,维修分队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塔架机构的难题,为“弗利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载人航天工程上马后,已近退休年龄的江贵生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人生能有几次搏!他主动请缨参加这一壮国威、振军威的宏伟工程。

为搞好工程招标和生产设备质量监督,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一年有七八个月奔波在全国10多个厂家。每逢关键部件生产和重要工艺阶段,他必定亲自严格检查。一次,他发现某重型机械厂为发射脐带塔生产的密封舱玻璃钢面板上有龟裂现象,当即提出作报废处理,厂家多方找人说情,并送上数千元的好处费,都被他一概严辞拒绝。

如今,63岁的江贵生像永不停转的“陀螺”,不知疲倦地仍奔忙在试验阵地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